佛龛厂家
文章详情当前位置:佛龛知识 >
佛供桌批发
佛龛的起源与发展
发表时间:2018-09-25 阅读次数:0
    中国人多讲求佛法,而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,雕刻的佛像就越来越多,随之而来的摆放佛像的小阁子也就开始盛行。那时候,放置佛像的小阁子就叫做佛龛。说起佛龛,有的人见过,有的人没见过。但佛龛已流传已久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!

佛龛的由来
    佛龛是指供奉佛像、神位的小阁子,“龛”,在古时原指掘凿岩崖为空,以安置佛像之所。汉朝的杨雄在《方言》中称“龛,受也。”意即为容纳、盛受之意。据《观佛三昧海经》卷四记载,--之须弥山有龛室无量,其中有无数化佛.
   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七七记载:底沙佛至山上,入吠琉璃龛,敷尼师檀,结跏跌坐,入火界定。现今各大佛教遗迹,其四壁皆穿凿众佛菩萨之龛室,后世转为以石或木,作成橱子形,并设门扉,供奉佛像,称为佛龛,佛龛便由此而来。

佛龛的发展
    佛教传入中国后,便掘凿岩崖为室,安置佛像,即供龛。在中国的大型石窟中都能见到。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密龛,就供奉着佛指舍利。那时对外交际活跃,日本派来许多遣唐使,佛龛艺术就传到了日本。日本佛信徒把佛龛叫做神棚,以为神棚是众佛的微型宫殿,在形状和布局上形成了本身的特点。
    到清朝时已大肆盛行,乾隆时期和雍正时期的档案中都有大量制龛活动的记载。其中,在乾隆时期,承做供龛的事项主要记录在《活计档》的“珐琅作”及“如意馆”等档案中。且据记载可知,宫中佛龛的制作遵循着传统的审定方式。到如今,佛龛依旧传承下来,在民间多有发现。